-
09
七 2014
- 分類:優渥可站務
- 作者 Evita
- 點擊數:17818
幸福企業快樂人╱幸福員工 工作動能帶勁
我成立了一個幸福企業快樂人協會,因為我相信:「幸福,將成為企業新世紀的競爭力」(Joyfulness, an emerging power in your organizations)。因為,沒有幸福,成功何用?
在管理學中有一個社會交換理論,指的是人類行為的動機,都在希望交換一個期待的結果。
有些企業只陷入了淺層迷思,單純地認為人們工作只在交換一口飯吃(金錢),或是要得到社經地位(權力)。
如果我們再深層地問下去,你為什麼要交換到金錢與權力?
原來我們假設有了金錢與權力之後就會快樂。
如果這個假設不正確,金錢與權力非但不能帶來快樂,而在追求的過程中,卻成為生活壓力的主要來源。
如果快樂是人們行為交換的最終目的,企業為什麼不直接關心最終目的,也就是成為幸福企業與快樂人呢?
我們常常會倒果為因,認為現在的工作是因(to do),未來的快樂(to be)是果,是一種吃得苦中苦,方為人上人的人生哲學。
但我更以為,快樂是因(to be),工作(to do)是果,快樂是一種熱情向上的正面能量。如果企業能夠讓員工感到快樂,就會產生源源不絕的工作動能。
柯林斯在他的《從A到A+》一書中也提到,一般企業多半是老闆手中握著方向盤,經由招聘,找到自己要的員工。
但是A+企業卻不是這樣,他們多半是先找到一群有能力的人,讓他們知道企業的願景與方向,就將方向盤交給他們,由他們決定如何將車開到目的地。
因為現在員工的教育程度比以前都高,而且「先有什麼人,再決定做什麼事」的成功機率,會比「先有什麼事,再找什麼人」來得高。前者,管理靠互動產生默契;後者,管理靠控制產生規範。
如果前者是未來的A+企業管理模式,這群人為什麼要替老闆握方向盤?除非他們在互動中覺得幸福。
在我的理論中,也就是老闆給了他們足夠的「價值感、富足感、安全感與寧靜感」。
價值感是讓員工覺得自己有用、富足感指需求被滿足、安全感是不用擔心有損失、寧靜感則是幫員工找到工作的意義並誠實面對自己。我也在研究,這些感覺是如何產生的。
感恩有一群挺我的學生與我一同成立了這個協會。
上周六,協會舉辦了成立以來第一次北投半日遊的活動,由仁欣醫院蔡正浩院長主辦,並且由周水美董事長親自接待大家,來了二十幾位學生,還有我學生仁淳、巧珊、思穎等的幫忙。
我學習把手中的方向盤交給大家,讓大家有著共同的願景,感覺幸福。我要做的,就是要讓他們有幸福感,「有什麼人,做什麼事」,「人對了,事就對了」。而人是否對,需要幸福感的經營,我也在學習。
(作者是台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專任特聘教授)
【經濟日報/盧希鵬】